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之基
目前中国大学开了很多非常具体的创新和创业的课,比如说给创业的学生开法律、金融方面的课。过去没有这方面课程而现在设置了,这是进步,但这并没有解决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据我自己的观察,MIT、斯坦福、哈佛这些学校和国内的教育机构一个重大的本质的区别,是在于这些学校在践行通识教育(Liberal Arts),而开办创新课、金融课、法律服务课也是在通识性教育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内容。 中国整体的教育不是通识性教育,而是一种比较封闭性的、比较强调专业化训练的教学模式。那么,仅仅添加一些创新和创业方面的课程,反而可能会增加原有教育体制本来固有的专业性,因为它并不全面。 教育,在于育人。创业教育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教育一个毕业后第一天就做CEO的人;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基本上是职员,在一个公司或者是在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那么培养这种不同人才的教育机构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个区别最关键就是在于其所授知识面是否全面、系统、具有整体性。要是为一个公司部门培养工作人员,这时候学校追求的是提高这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比如说他学金融,那我们就非常强调他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他学人事管理的话就非常需要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他毕业第一天要做CEO,就要求这个人才不光金融、人事管理方面要懂,宏观等等方面知识都要懂,要是一个通识人才。 因此,创业教育不是对中国现有教育体系的补充,因为通识教育和封闭式的教育很难兼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方的教育制度,本身即使没有具体的创业和创新的课,也已经是为创业人才作准备,只不过在此基础上,我们现在又添加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而在中国,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改变不是通识的教育制度的现状。 管理能力的开发
创业者第一天就必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这是我们过去在追求这种专业的培养时不是特别注意培养的一项技能。学生创办一个企业,也许企业只有三、四个人,但第一天他就需要要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产品、技术等等。 我刚来美国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的是,这边学生通常在学很多课、参加很多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做着很多课余活动。去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对学生来说是满足他们内在的兴趣,对社会来说就是提供将来可能从事管理的人才。以哈佛每年一度的教育论坛为例,这些出色的学生在管理这个大会时,有很多的东西就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比如请嘉宾、请什么样的嘉宾、如何请到嘉宾,这些都是管理的艺术。在实践中所培养的才能,和学生在学校仅仅通过选课和上课学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也更能够在他今后创业时被发挥。而目前,我们在普通大学中很难获得这种团队管理的训练。 决策能力的培养
第三,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这种决策能力不仅仅涉及在信息充分给定的条件下的决策。比如学生在大学里是选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发展经济还是逻辑关系课程时,他可以根据在网上查到的关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什么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兴趣,再考虑一下将来工作市场的发展前景等等,之后再去做这个决策。 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时候是什么呢?就是在信息完全不充备却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你必须现在就做这个决策。信息非常不完备使得对未来的预测也非常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做决策,和信息完全是完备的,在将来给定的情况下做决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所以要是培养创业人才的话,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不确定性的环境,让他在这种环境下做出更多决策。 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
创业教育实际上最重要的方面是对人的认知的一种教育。认知不是简单的对某一方面,比如先前提到的对法律、精神方面的认识,通过增加一些技术型知识性问题就能达到,而是完全是一种质疑性的。 现在的创业,特别是在那种高科技的创业公司里面,管理是扁平化的——CEO让员工做事情,往往不能单纯发号施令,而是能够劝说员工,让员工去做他想让员工做的事情。如果恰恰这件事情是员工不想做的事情,那管理者需要有很好的口才,以及思辨和辩论的能力。但我们的教育,在美国也有这种问题,很多时候是老师在台上讲话,学生在底下记笔记,没有这种反馈的这种过程,很难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思辨、辩论和质疑的机会。 所以想要加强创业教育的话,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的这种模式,使学生有更多质疑、提问、反馈的机会。 创业和创新之间有很高的相联关系。为什么去创新?创新者对现实是质疑的,他不接受此时此刻的这种状况是合理的,所以才要去创新。如果他是一种非常保守的思维方式,认为现象存在即合理的,他永远不会去创新。因为此时此刻存在的这种现状就是最合理的这种现状,如果接受这种假定的话,那他为什么要去创新呢? 所以创新实际上就是培养一种认知,培养一种有质疑性的、不接受现状的、敢于挑战权威的认知方式。 此外,对创业的教育,不光是要学生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认知。MIT有一位讲创业的老师,他的课上课人数非常多,每年大约有一半人上完他的课后会觉得:我不是一个创业人才,因此我就不去创业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避免了社会的浪费。比如你是一个投资者,把钱投给一个创业者根本不适合创业的企业,很有可能钱就打水漂了,对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一种浪费。 所以当学生考虑到到去创业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来考虑,要避免对整个社会的浪费。学生可以先在学校里模拟一个创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你能认识到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这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贡献。
|